山大官网
旧版入口
目录
首页
新闻快讯
校友总会
地区校友会
学院校友会
行业校友会
组织网络
地区校友组织列表
学院校友组织列表
行业校友组织列表
通知公告
服务校友
校友卡
校友馆预约
校友之家
终身学习支持
校友讲坛
校友企业招聘
秩年返校
档案查询
文创产品
常用下载
山大校友系
创新创业
校友经济
科研合作
我为母校代言
校友风采
情缘山大
校名校誉
校友发展研究中心
党建动态
联系我们
山大官网
旧版入口
首页
新闻快讯
校友总会
地区校友会
学院校友会
行业校友会
组织网络
地区校友组织列表
学院校友组织列表
行业校友组织列表
通知公告
服务校友
校友卡
校友馆预约
校友之家
终身学习支持
校友讲坛
校友企业招聘
秩年返校
档案查询
文创产品
常用下载
山大校友系
创新创业
校友经济
科研合作
我为母校代言
校友风采
情缘山大
校名校誉
校友发展研究中心
党建动态
联系我们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快讯
>
学院校友会
>
经济系七七级、七八级
新闻快讯
校友总会
地区校友会
学院校友会
行业校友会
校友总会
地区校友会
学院校友会
行业校友会
“我的大学”之(19)——高考和在山大读书时的一些回忆
1978年高考之后,我收到了山东大学政治经济学专业的录取通知书。拿到通知书那一刻,泪水盈满眼眶,不管身在何处,梦想始终没有放弃,当美梦成真,着实让人激动。
了解更多
“我的大学”之(18)——77级诗作短文集锦三篇
77级同学们
了解更多
“我的大学”之(16)——77级回忆文章三篇
77级同学们
了解更多
“我的大学”之(15)——我的高考我的梦
今年是我考上大学的45周年。回想当年,我的高考故事也十分具有自己的特色。可以说,它集中体现了我年青时的决断与坚韧、梦想与拼搏、汗水与荣光,由此也改变了我一生的前途和命运。
了解更多
“我的大学”之(14)——短文集锦四篇
77级4位同学
了解更多
“我的大学”之(13)——诗词文章忆山大
我1978年上大学,当时是稀里糊涂地选择了经济学专业。但是,通过四年的刻苦学习,和毕业之后在大学从事教学研究工作,深感掌握和应用经济学理论和方法,做到察古而知今,就能很好地服务于现实社会,就能把中国传统经典文献关于“经邦济世”的命题上升到一定的理论高度而加以解读。
了解更多
“我的大学”之(12)——诗作三篇
77级三位同学
了解更多
“我的大学”之(11)——八君小文短诗
78级八位同学
了解更多
“我的大学”之(10)——我的山大之缘
入学山大以后,自己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珍惜与山大的这份缘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全身心投入了四年紧张的大学学习生活。
了解更多
“我的大学”之(10)——难忘的山大文化滋养
一晃四十多年过去了,记忆中的山大学术文化殿堂依然是那样神圣、威严和威武。其风貌、神情、气韵依然是那样清晰、清净、清纯和清新。曾记得当年感觉从新校到老校的路是那么长,奔赴、出发、前行,高耸的红楼是显耀的地标,每当学校召开师生全员大会、学生运动会、大型学术报告会时,新校的学生前往集合,长长的队伍一眼望不到头看不到尾,那真是一道亮丽的文化风景线。全校的各类学术盛宴、盛会更是醉人可期。
了解更多
“我的大学”之(9)——山大的种子:有点土就灿烂
1978年10月6日,我这个农村娃,第一次看见火车,第一次坐火车,第一次上大学,走进了山东大学。兴奋,激动,还有点不可思议!
了解更多
“我的大学”之(8)——我的大学生活点滴
从山大毕业已经41载了,自己也过了耳顺之年,但在校四年一幕幕凡人琐事的场景,却仍然不时回荡在在我的眼前。
了解更多
“我的大学”之(7)——我和山大 我和冬泳
1978年,小学没念完初中上了一年多干了8年工人的我,不小心考上了山东大学。大学4年,加上毕业41年,人生最好的45年过去了。
了解更多
“我的大学”之(6)——校园远逝事,回味动情思
1978年2月27日,一个乍暖还寒却风清气和的阳春丽日,我骑着自行车带着铺盖行李,来到山东大学新校报到。找到经济学系新生报到点,把录取通知书交给桌后坐着的一位面颊清瘦、肤色青黑的中年模样老师。他把登记表格推向我面前的同时,看着我的录取通知书的眼睛突然瞪大,接着抬头打量着我:“啊,你就是魏焕信?"我感到有些诧异,这位老师未曾相见更不相识,他怎么关注到我?猛然这一问,我下意识地点了点头。
了解更多
“我的大学”之(5)——我从山大走进政治经济学殿堂
1978年7月20日全国统一命题举行了第二次高考,有资料上说610万人报考,录取了40.2万人。我就在这一年从济南第十七中学高中毕业后参加了高考,被山东大学经济系政治经济学专业录取。
了解更多
“我的大学”之(4)——学会跟着思想家思考
1977年秋冬之交,因“文革”而中断了12年之久的高考制度被恢复了。这一年的高考,创造了中国高考史上空前绝后的奇观:人数众多——十几届的高中毕业生,还有少数没有高中文凭的青年人,一齐涌进考场;“辈份”复杂——兄弟姊妹、学长学弟、老师与学生甚至父母与儿女同时参加高考;竞争激烈——当时大学与中专混在一起考,录取比例百里挑一,若单算大本,近乎千里挑一。与其他各届大学生相比,“77级”同学间年龄与阅历相差很大。
了解更多
“我的大学”之(3)——老于札记6题
于国俊,78级,当年从济南第八机床厂带工资上学,大学期间生了个女儿,毕业后分配到山东省委党校,以后又调到山东省外经贸委工作,1992年组织选派去了海南省外经贸厅。2007年退休后出任海南省进出口商会会长。个人爱好:以前是打篮球以后改为高尔夫球了。
了解更多
“我的大学”之(2)——大学时光再回首
癸卯金秋,毕业四十年后的同学们将又一次走进这既熟悉又陌生的校园,共同回顾那段难忘的大学时光。金秋,是一个美好的季节,也是各类学校举办庆典纪念活动的黄金时节,但对于我们七七级同学而言却没有特殊的标志性意义,因为我们是新中国历史上少有的一届春季入学冬季毕业的大学生。这是时代的产物,它注定了我们这届大学生的特殊印记,也昭示着每位七七级同学都可以讲出异于他人尤其是迥然不同于当代大学生的新奇故事。
了解更多
关于高考和十年求学的回忆
1958年农历四月,我出生在山东省滨州市的农村,当时叫惠民地区滨县彭李乡马家村。这是鲁北平原、黄河岸边、邻海不靠海、土里刨食吃的一个普通村庄。到我出生时,这里早已旱涝灾害频繁、土地盐碱化严重,是有名的鲁北穷壤。我家历代务农,家境贫寒。爷爷马桂林曾任村农会主任,为人正直,因患胃癌,六十岁出头便去世了。父亲马松田,上过高小,是我们家第一位“知识分子”。他早年务农,曾在20世纪60年代初当过村会计,后来被招工到滨县油棉厂工作,退休前是滨州市生资站科级干部……
了解更多
共31条 3/4
首页
上页
下页
尾页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