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当前位置: 首页 > 情缘山大 > 正文

情缘山大

校友崔远驰:能把一件事做好的人,是了不起的

作者: 日期:2021-10-25 点击:

山东大学百廿校庆之际,崔远驰专程从南京赶回济南为母校庆生,庆生礼是其代表木木西里科技有限公司捐赠的一批科研设备,用以支持学校实验室建设。他是山东大学机械工程学院2008级校友,南京木木西里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兼CEO。

对崔远驰而言,像这样重返母校的经历,毕业以后还有许多,包括参加青年校友分享会,进行就业招聘宣讲等。在尽其所能回馈母校这件事上,崔远驰与他的伙伴们从不曾迟疑。这一次,他仍穿白衬衫,打一支木木西里蓝的领带,在微寒的天气中,亲切、熟稔地向我们走来。

“所有的经历都是未来最好的履历”

崔远驰人生中最美好的四年光阴,先后在山东大学兴隆山校区与千佛山校区度过。他犹记得初到校园时的画面:校园旁边有山环绕,安静大气,家长们纷纷感慨这个地方很适合学习。言及这一山大初印象,崔远驰愉快地笑起来,流露出几多怀念的神情。

和众多山大学子一样,崔远驰在这里读书学习,参加科创比赛,收获兄弟情谊,尽情探索和感受济南这座城市的每一个角落。他以一种开放的心态回顾大学阶段,将之比喻为一个熔炉,“这期间所做的一切事情都是在磨练自己,所有的经历都是未来最好的履历。过程更重要,具体做什么可能没那么重要。”

在这里,他养成了严谨的做事习惯与朴素的为人方式。平时写材料,不允许有标点符号的错误,对语法的要求也很高,读书时老师给他们批改相关材料时的做法,成为他持续到现在的一种做事习惯。“机械这种工科专业非常强调精度,稍微差一点,结果就会天差地别,所以我们慢慢会养成一种严谨的习惯,甚至有点‘强迫症’的感觉。”老教授们也都是踏实、朴素的人,尽管在课堂上可以教给大家很多,走在大街上还是会给人以邻家老爷爷的感觉,这种身体力行的朴素的人格精神深深打动着、影响着他。

“工科生在一起,除了学习、玩以外,还会有很多交流和碰撞,在这一过程中可能就会有一些想法被激发出来,这是群体能够带给我们的东西。”他记得曾经有一次,他们因为食堂煮面太慢,每次都要等很长时间,产生了做一个自动煮面条机的想法。一群人一拍即合,乘着节能减排科技创新大赛的东风,共同将这一想法落地,最终那个煮面条机在工训中心展示出来。

记忆更为深刻的,是他们作为班委,凝聚全班同学一起上自习、拼搏奋斗的经历。为了让班级里的同学们共同进步,崔远驰作为团支书,与班长陈付波一块儿,号召全班同学每学期花一个月的时间同步作息,一起起床、吃饭、上课、自习、熄灯睡觉,还带头把奖学金捐出来充作班费。号召一呼百应,大家凭借着一股不服输的精神,团结努力,成效卓著,毕业时已成为学院里的优秀班集体。“记得毕业时,很多老师给我们写寄语,都说08级过控(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班是他们见到的最团结、最有奋斗精神的班级”,崔远驰说。这种超强的领导力、执行力与凝聚力,听来总令人钦佩和感动。更为重要的是,正是在这一过程中,他们培养了共同的兴趣,碰撞出共同的火花,历炼出深厚的兄弟情谊,这构成了后来故事中一群人共同创业和奋斗的情感基础。

“一群人,努力把一件事做好”

2013年,崔远驰带着从上一份工作里学到的经验毅然离职,走上创业的道路。他花了一周时间“游说”老搭档陈付波,陈付波便也很快离职,一起创业。直到2015年,合伙人们陆续到位,木木西里这家企业正式开始运转。至于公司官网为何将木木西里的发展历程追溯至2008年,崔远驰说:“那是我们一群人相识相知的起点。”

当被问及为什么会选择做仪器行业、如何将其发展至如今较大规模时,崔远驰神采奕奕地与我们分享了他的想法:“仪器行业以前不受欢迎,大家都说它是‘学霸级的门槛,学渣型的市场’,门槛很高,做好很难,产品很好,市场很小。因为投入产出比太低,很多人不愿意干这个行业,宁愿拿着资金去做其他投资。但我们从这个行业里出来,一直想把它做好,越是别人不做,越代表我们有机会把它做好。我们用逆向思维来思考自己的发展路径,其他企业多是靠品牌做市场、当地化服务不佳,考虑到这两个弱点,我们先用供应链的方式做市场,反而很容易发展起来,发展起来以后再去做自主产品的研发,做附加值更高的东西。”

不仅是对仪器行业有着精准的认知和把握,言谈之间,崔远驰还显露出更为宏阔的胸襟与视野。他提到木木西里的另一条IT业务线,“我们开发了一套UDKP数据库,并基于这套数据库做了一套服务于整个仪器设备行业的互联网产品生态。我们不只希望自己能做好,更希望让我们的资源服务于行业其他公司,带动中国整个仪器行业变得更好。”

创业中遍布困难时刻。从第一次招聘时作为一家小公司如何吸引人才,到合伙人之间产生意见分歧,创业犹如时时在钢缆上行走。所以后来,崔远驰坦言,他们干脆练就了一种心态,每天都在等待各种各样的事情发生,然后把它解决掉,解决问题成为着力点。同时,即便合伙人之间会因为意见分歧而吵架,但大家都是“对事不对人”,吵架不会动摇彼此之间的信任关系。一群人一路走来所形成的无条件信任与支撑,亦将支撑他们走过无数个当下与未来的困难时刻。甚至于,崔远驰笑起来,“我们这些人都很调皮的,经常一块做饭,把它当成解压方式,最近又迷上下象棋,还会一块看老电视剧,一块钓鱼。天天在一起,有时候会开玩笑说互相看着都‘烦’了。”

对于大学生创业,崔远驰也分享了自己“支持但不鼓励”的态度。他认为在合适的时间阶段做合适的事情更最重要。大学阶段,主业在学习,如果既能学习成绩好,又能做成创业,那是加分项;一旦成绩不好,又把大量精力放在这上面,就会本末倒置、适得其反。“当能力无法匹配雄心壮志的时候,不妨放低姿态,去优秀的企业学习,打开视野,到时候再去创业可能就不一样了。”说完,崔远驰低头喝了些水,视线落在窗外那些年轻蓬勃的后辈身上。

“山大人的烙印将伴我终身”

虽然南京与济南相隔几百公里,但崔远驰认为自己从未真正离开过山大,相反,他与母校在事务活动、精神气质上紧密相连。毕业后,他经常应母校之邀,回山大作一些创业课程、技能培训的经验分享,有时以创业者的身份,有时以纯校友的身份。这类活动为在校学弟学妹们提供了更加切实的经验参考,也促使崔远驰不断总结过往的经历和经验。包括本次百廿校庆之际为母校捐赠科研设备,崔远驰与同伴们一直关心着母校与学院的发展变化,以自己的方式不断回馈母校与社会。

“大学正是一个人快速成长、形成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阶段,在这个阶段被打上母校的文化烙印是很深的,这辈子都难以抹掉。山大留给我们最深刻的印记,就是做事情的那份踏实和勤奋。”谈及对“山大人”这一文化基因的理解,崔远驰这样说道。那些勤恳绘图的深夜,精确到标点的材料书写,以身作则的朴实教授们,都成为潜移默化的影响因子,构成他身上属于山大人的那一部分精神气质。在崔远驰看来,在创业初期那段极为艰苦的日子里,自己与同伴们身上表现出来的能吃苦、能扛、能熬的底色,其实正是山大烙印的一种体现。“山大人”这一文化基因甚至影响到木木西里的企业文化建设上,“我们的合伙人主要都是山大人,大家又基本是每个部门的负责人,每个部门都彰显着这种山大精神……山大人的文化烙印与木木西里企业文化之间的关联是非常大的。”

站在过来人的角度,崔远驰给在校学弟学妹们提出了三个建议。第一,在学生时代,首先要把学习这件“主业”做好,实习、创业,或者培养兴趣爱好,都要建立在主业做好的基础上。第二,关于就业,他认为职业发展规划,最好多听听已经走出校园的那批人的声音,择业时要有远见,多关注行业的发展。第三,珍惜时光,享受当下,体验这一最美好的人生阶段,体验与人交往的乐趣,体验所在城市的魅力。过程很重要,定好目标,然后尽力去做,无论结果如何,不留遗憾。

采访前夕,崔远驰与二三昔日同窗一起在校园里散步。彼时,校园里已经萦绕着很浓厚的校庆氛围了,“百廿山大,强校兴国”的道旗随处可见,校庆宣传的视频在大屏幕里滚动播放,倒计时牌走到最后的几小时。夜色蒙蒙,他们在路上走着,看着身边穿梭而过的一些年轻面孔,重返母校的亲切之情满溢于心。毕竟,“我们四年最美好的青春都留在了这座城市、这所学校。”

【供稿单位:宣传部    作者:杜妍 张天仪    摄影:受访者提供         编辑:新闻网工作室    责任编辑:张丹丹  】